铸成于西周中期后段的恒簋盖铭文亦有勿灋朕命。
上述六个方面密切相关、逻辑统一、自成体系:基于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社会本位的要求,实行国家干预。从根本上说,经济法就是要为民法发挥作用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从而使民法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方向继续有效地发挥作用。
从整个人类经济发展史来看,虽然国家干预的范围和程度变化不定,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还是不断加强的。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因此,国家干预是否定不了的,这是由市场失灵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内在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指出,中国为了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先后制定或修改了一系列经济法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法体系。制定了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法、矿产资源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以规范重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促进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所以英美等国虽然其市场经济发达,但其经济法学理论并不发达,其成就主要是在各个具体的经济法部门,如反垄断法、金融法、财政法等方面,但它们缺乏在它们的基础上再去建构一套统一的经济法学理论的旨趣。1.放松行政管制 施莱弗等曾通过考察85个国家创办企业所需的审批数量、审批时间与费用等指标,发现法国法系、德国法系的国家创办企业所需的审批步骤比英美国家多,其中加拿大最快只需要2天就可以完成审批,美国需要7天,在中国则需要111天。
(18)不过,究竟是官员晋升还是财政激励才是驱动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原因,并未获得一致结论。不少地方政府给地方法院下达了年度招商引资指标,地方法院为完成考核指标,不得不四处招商引资。无论是改进司法还是提高行政效率,或者改善社会治安,这无一不是法治的微观体现。(29)参见中共衢州市衢江区委、衢州市衢江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若干意见》(区委发[2005]25号),2005年12月7日。
⑦La Porta等学者的跨国研究发现,不同法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同的,就投资者保护而言,源于英国判例法的国家表现得最强,源于法国成文法的国家表现最弱,源于北欧法律体系的国家表现居中。某市法院在提出为发展地域经济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当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时就指出,只有具备一个良好的环境才可以引来更多企业,企业迁入就可以增加税收、带动全市经济高速发展。
(12)诸如抢劫、敲诈、盗窃等问题的化解必须依赖于政府,同时企业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亦是来自于政府的征收、掠夺、违约等行为。我国不少地方政府都颁布了改进招商引资环境、降低企业投资综合成本的文件,这些引资文本涉及土地、税收、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社会治安、医疗、子女教育、交通、政治待遇等诸多方面,比世界银行关于投资环境的指标体系要宽泛得多。当然,不同的资源禀赋下,地方政府的策略也有差别。 *感谢香港大学法学院郁光华教授以及审稿人提出的修改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行为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与生活秩序,一些行政部门也以检查为名借机乱罚款、乱收费。此外,一些法院提出要坚决杜绝办理案件过程中的吃、拿、卡、要等行为,为外来重点企业挂牌保护,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调处经济纠纷等免费服务。(47)参见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世界银行在评估各地投资环境时也将社会治安、行政审批、司法效率等指标纳入。
法治与发展理论在中国却遇到了挑战,学者们不清楚为什么在法治缺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居然获得了长足的增长。(49)某市政府文件规定,如果能成功引进超过一定额度的投资,引资单位可以连续5年获得其引进企业地方所得税收的10%或者15%。
既有研究认为,合同履行可以通过非正式制度(包括社会文化、社会关系、私力救济等)得以维系,比如马考利早就发现,商业交易中非正式合同更为常见。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如果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合同不能得到严格履行,必然会降低劳动力、资本的流动,如果再辅以政府的寻租与掠夺,很难想象投资者还会继续进行大量投资,至少将会产生巨额的租值耗散。尽管独立公正的司法会限制地方政府的权力,改善法院司法也非地方政府分内之事,但地方政府却需要通过公正司法乃至偏袒投资者以增强投资者信心,便利地方招商引资。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就曾明确提出,要平等保护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形式涉诉当事人的民事权利,营造安定有序的安商助商环境。(40)某地方法院在解释为什么会抛弃地方保护主义时,也不是从通常认为的公正、平等、中立等进行论证,而是强调司法地方保护可能导致的负面效果,在我市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信息会在一定范围内广为扩散,直接影响到外地客商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印象,阻碍我市经济的更快发展,公正审判有助于维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强化投资者继续投资的信心和决心。媒体关于企业超国民待遇、政府对纳税企业的过度奖励、工业用地低价提供、环境评估流于形式等方面的负面报道,更是佐证了地方政府在改进投资环境、保护引资企业方面的努力。考察我国的地方政府实践,其行为正符合学者们对法治、产权保护的论述。
(46)张毅:《把优化发展环境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河北省优化发展环境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18日。(29) (二)改进社会治安与提供重点保护 社会治安是影响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估一个地方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
这都减少了投资者的法律成本,部分保护了投资者的投资权益,有助于产权保护机制在我国的良性生成。(45)中共康县委员会、康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意见》(县委发[2010]22号),2010年7月23日。
(52) 总的说来,地方政府因为招商引资竞争而开始真正尊重企业产权。(11)尽管正式的法律机制并非维系投资与交易的唯一因素,特别是合同履行可以通过非法律机制得到保护,但是产权保护却取决于政府。
(16)最近的研究开始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之谜。⑩李涛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企业形成的关系网络比法院、政府重要得多。那么,在缺乏法治保障的情况,企业家为什么还会投资?是什么在保护这些企业家的投资与合同的履行?中国的产权保护机制究竟是什么? (二)法治缺失与中国经济增长悖论的既有阐释 经济活动表现为一系列投资与交易,行为人在作出决策时必然会考虑其投资是否会遭受他人的盗窃、抢夺等,也会考虑签订的合同能否得到实际履行。为警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邢台市政府决定将这封来信全文刊登于《邢台日报》头版头条,在全市发起了一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机关效能的作风革命。
(48)而为防止引资单位、引资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确保引资企业投资后的成功营运,一些地方则将引资人的收入和引资企业未来几年的税收挂钩。有了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带来连锁效应,使环境的受益者同时成为宣传者,收到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
政府优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以及法院和检察院的公正司法承诺表明,地方政府已充分认识到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司法公正之重要性,要通过提高法治水平来吸引投资。尽管有学者认为中国之谜是一个伪命题,(19)还有学者认为正式法律在我国被严重低估了,(20)但这种理论依然假设优良的法治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一些学者为此悲观地认为缺乏优良法治的中国经济增长恐难维系下去。
考察各国的法治实践,很大程度上正是来自于投资者的法律诉求推动了法治进步,而非法律的优良诞生了富有天分的投资者。为发挥地方积极性,无论是改革开放后的分灶吃饭还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都能够从经济增长中获得财政分成,地方政府(官员)有发展地方经济的激励。
此外,由于法治环境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一旦企业、资本抱怨行政审批、行政收费、社会治安、法院司法等问题时,地方政府就不得不改善招商引资的法治软环境,浙商案例、邢台案例充分说明了企业投资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力。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法治水平被低估,法治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为此,各地方政府格外强调社会治安的重要性,大量政府文件提出要整治外来投资企业周边治安和生活环境,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居住地及活动场所的治安防范和安全保卫工作,从速从严打击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投资者人身安全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外来投资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吸引外来投资,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软环境,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强制取消各种不合法收费,全面实行收费公示、罚缴分离,禁止利用职权向外来投资企业索要财物,以减轻投资者税外负担。
(45)正因如此,投资者在与地方政府的讨价还价过程中才具有优势,而地方政府因为担心企业流失就不得不受制于法律(一种承诺机制)的束缚。在河北邢台,投资者对地方投资环境的投诉就直接推动了地方政府的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
现有理论更多强调法律、法治对投资的保护,并视法治与投资之间的关系为单向度的、唯一性的,法治水平决定了投资力度,但是这种视角忽略了企业、资金流动对政府的约束,资金流动对法治同样具有促进作用。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良好的法治环境是首要的经济发展环境。
他们发现,地方法治竞争究竟是趋好还是趋坏,取决于政治过程对市场失灵与寻租活动的反应。(25)参见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改善投资环境,促使人人受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页248表A2。